所在位置: 首页> 资讯> 最新资讯>
品鉴“侨珍”|火柴盒上的方寸之美—— 广州华侨博物馆火花藏品赏析
2024-07-24 14:32

“卖火柴的小女孩”,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。故事中的“火柴”,更是不少人童年的记忆。今日品鉴“侨珍”栏目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广州华侨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与火柴有关的藏品。

1827年,英国化学家约翰·沃克在试制火药时,无意中发现残留金属锑和钾碱的木棍摩擦地面会着火,于是他研制出世界上第一盒火柴。1827年4月7日,火柴正式上市销售。1833年,瑞典成立世界第一个火柴厂。1865年,火柴传入中国,称为“洋火”或“自来火”。

1879年,旅日华侨卫省轩在广东佛山开办中国第一家火柴厂——巧明火柴厂。工厂开办初期规模很小,全靠手工操作,以“舞龙”牌为火柴商标。

因经营困难,巧明火柴厂于1908年转售于商人黄寿铭,改名为“巧明光记火柴厂”。经营至1922年,因黄氏生意失败,日资乘机入股,复名“巧明火柴厂”。

20世纪30年代初,抵制日货风潮汹涌,日资被迫退出,巧明火柴厂改名为“巧明光记火柴厂”。1949年巧明光记火柴厂与大光火柴厂联营,再改名为“巧大联合火柴厂”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巧明火柴厂经公私合营改组为广州火柴厂,引进日本生产设备和技术,成为国内生产优质火柴厂家,产品销往美国、加拿大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。

火柴的形状虽然大同小异,但火柴盒上的贴画、贴标却各不相同,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雅号——“火花”。小小的一枚火花,不仅能显现出自然风光、民俗风情、文学艺术,同时还真实地记录社会历史变革,是一门独特的“微型贴画艺术”。广州华侨博物馆三楼展厅就展示着三组不同年代的巧明火柴厂火花,下面一起来欣赏。

640.webp (1).jpg

这组“竹报平安”主题火花是广州华侨博物馆馆藏年代最早的火花,时间为清代晚期。这组火花由一大一小两枚图案相同的火花组成,其中大的一般用于“封标”(即封装多个火柴盒包装纸上的商标),小的则是火柴盒上的贴标,这种组合称为“母子标”。这组火花使用了“竹子”作为设计图案,又印制了“竹报平安”吉祥语,具有典型的“中国风”。

640.webp.jpg

这组图案各异的火花贴于民国时期巧明火柴厂的火柴盒上,均为当时该厂使用的经典商标。如图中右上方的“巧明国货双旗”图案火花不仅是巧明火柴厂的经典商标,更展现了火柴厂创始人卫省轩及后续经营者“挽回国家利权,发展民族工业”的爱国情怀。

640.webp (2).jpg

上图这枚火花是巧明火柴厂“猴鹿唛”商标。民国时期流行双色火花,呈现出独特的古拙质朴的风格。上图这枚火花以红、黄双色为主设计色,画面中有代表财富的梅花鹿、代表如意的猴子以及代表长寿的桃,均有吉祥寓意。

640.webp (3).jpg

上图这枚火花同样使用了红、黄两种颜色,画面中同样出现了鹿的形象,不同的是这款商标为“妹鹿”,画面人物形象选材于中国神话中的鹿童仙子(寿星的徒弟),带有富贵长寿的寓意。

640.webp (4).jpg

这组“广州城市风光”主题火花贴于巧明火柴厂1959年11月生产的火柴盒上,一组11枚,图案设计风格相似、画面内容为20世纪50年代的海珠桥、镇海楼、广州华侨新村、中山纪念堂、光塔、六榕塔等广州标志性建筑物或景点。随着火柴的售卖,这组贴在火柴盒上的火花,无形中也成为广州城市形象宣传的靓丽“名片”。

如今,火柴基本已退出历史舞台,很多孩子甚至没有见过火柴的样子,但是火柴盒上方寸间的火花依然能够将我们带回百年之前,见证华侨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火柴厂的发展历程。


参考文献:

1.程焕文.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(三编)·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卷(下)[M].福建教育出版社.2014

2.李福昌.说火柴火花的收藏与鉴赏[M].中国工人出版社.2011